第448章 当赵云学会用计-《舍弟诸葛亮》
第(2/3)页
赵云很清楚,他这次来就是杀鸡儆猴立威的,能杀掉多少乌桓骑兵不重要,关键是把速仆延一家灭门了就好。
只要速仆延一家死绝,给其他乌桓各部做个榜样,他们很快就会知道该怎么选,再也不会有人头铁觉得“赵云虽然厉害,但公孙度也不好得罪”。
田畴听了赵云的决策,也是微微一惊,连忙提醒:“赵将军,绕过敌人继续冒进,这可是兵法大忌,我军的后路怎么办?”
赵云:“我自会见机行事,再说我军没有粮道,还要什么后路?只要一战慑服群敌,敌人的牛羊就是我们的牛羊!”
田畴被赵云的坚决所感,没有再质疑,部队就这样又往深处摸了几十里地,走了大半个时辰。
此刻已经接近四更天,赵云一路上遇到的斥候也渐渐变密,他连着杀了两拨乌桓人的夜哨。
眼看再拖下去容易生变,而前方又出现了一处数千帐的营地,赵云终于当机立断,不再拖延,直接下达了偷袭的命令。
赵云冷静地把麾下骑兵分成三部分,稳健地命令道:“张著,你带两千骑先行,直扑捣毁眼前这处营地,以放火为主。
田畴,你带两千骑,沿来路设伏。一旦上游刚才被我们绕过的那个敌军营地,见到火光前来救援,你就于半路杀出,将其拦腰斩断。
我自领余部,往下游迂回,拦截溃兵逃跑之路。如果下游有敌军来援,我自会截杀之。”
几个部将和田畴自然立刻领命,各去执行任务。
田畴虽是文官,但也略懂军旅,而且赵云自会给他另派一个无名副将,不会要田畴亲临战阵一线的。
赵云如此安排,也是考虑到敌营规模不够大,如果他把七千骑全投进去,反而会互相拥挤误事。
黑夜中敌我辨别本就不易,劫营的一方人太多,自相误伤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。
不如先用少数部队把敌人打得炸营溃逃,等敌军陆续逃散,离开了复杂地形,再在敌军逃散路线上聚而歼之。
这一点,也跟历史上后来陆逊打刘备夷陵之战时,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了——很多人看《演义》和《三国志》,看到陆逊让人放火时,“隔一屯烧一屯”的细节,都不明其理,还以为是演义里故弄玄虚的花里胡哨操作。
但其实,面对敌军连营结寨时,隔一营烧一营是有其科学道理的。
因为双方军队规模都太大之后,夜间直接冲到敌营里乱杀,己方的误伤会非常严重。
这时候以少量兵力烧掉其中一部分营地制造混乱,然后逼着其他相邻的敌军从地形复杂的筑垒地段里钻出来,救援被烧的友军,再在野外以主力部队决战歼灭之,误伤就会少得多,也便于指挥。
这其实也是“围点打援”战术的一个变种。
真正卖力烧的那些营,其实不是主要杀伤对象,被烧后逃出来和赶过来救的,才是杀伤的主要对象。
以赵云对兵法的见识理解,他原本也想不到这么高深的计谋和战术。
但无奈他有一个神级智商的大舅子诸葛瑾。
诸葛瑾前世读书,可不会跟那些一知半解之辈那样糊弄。哪怕是读《三国演义》,他也是会认真思考其背后科学道理的。
陆逊“隔一屯烧一屯”的战术,诸葛瑾就理解得非常透彻,绝不是流于表面。此番战前,他也做了大量推演,把可能用到的战略战术部署思路,都跟赵云纸面切磋过。
赵云也就从大舅子那儿,学到了好多妙招。此刻随机应变,选出一招最合适的,那些乌桓人也只好怪自己命不好了,招惹到了如此文武组合。
……
张著依照赵云将令,带着两千骑就径直杀入敌营。
最后冲刺阶段,遇到拦路的敌军斥候哨队,也都利落地瞬间冲垮斩杀吞没。
而张著的士兵,却全程没有呐喊,只是尽量静悄悄地杀人。唯有个别乌桓斥候,在被杀前声嘶力竭地嘶吼,试图提醒营内的同伴,但却效果不佳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