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对头,别像当年一窝蜂学大寨似的,在平地修梯田。”大老黑是直肠子,啥都敢说。 “老黑你别打岔,青山同志,你能不能具体说说?”大伙觉得好像抓到点关键了。 刘青山笑笑,便接着解释:“龙江那边,我也没少跑,而且在那边也有合作的者。” “其中一个村叫王家围子,守着林子,养殖梅花鹿和狍子以及林麝这些动物,现在已经形成很大的规模。” “梅花鹿可以割鹿茸,林麝可以掏麝香,这些都是名贵的中药,很有前景。” “另外还有个合作的村子,有山有水,所以着重发展木耳段和珍珠养殖。” “有些同志可能说了,我们那没山没水咋办,草甸子多的,就可以养牛养羊,尤其是龙江省那边,草甸子特别多,比较适合发展畜牧业。” “养奶牛这个项目就不错,我们统一乳业,在那边要建好几个养殖场,大家可以寻求合作,等会后,我们会把联系方式留给大家,有兴趣的同志,可以和当地的统一乳业进行联系。” 说到这的时候,下面立刻响起一阵嗡嗡声,因为参观者之中,有一个县,就是统一乳业的基地之一。 “假如你们那连草甸子也不多,全是开垦出来的耕地,那就要在种植上多动动脑筋。” “形成规模,形成产业,你这里是马铃薯之乡,他那里是大蒜基地,我这是水稻种植示范区,有了特色,有了名气,全面带动,形成规模和产业,才能全面致富。” “所以我的建议是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突出特点,搞出特色,走可持续发展之路。” 刘青山讲得非常具体,他知道这些基层干部的困惑所在,所以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,已经由此总结出来的发展纲要。 参观团的人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不说别的,就是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突出特点,搞出特色”这十六字的发展纲要,他们就不虚此行。 啪,大老黑使劲拍了一下大腿:“俺知道回去该搞啥了,俺们要旱田改水田,种水稻。” “俺们那边都是二洼地,但是土地平整,刚才听你们村里的二彪子介绍,说是你们这的松江青稻,全都出口,俺琢磨着,俺们那边也能搞,到时候派技术员来你们着取取经行不?” 刘青山也笑了:“发展寒地水稻,那不用跑我们这学习,我们还是派人去龙江省那边学习的呢,就是寒地水稻专家徐一戎老先生,回头叫二彪子把联系方式给你。” “妥了,妥妥的!”大老黑咧着大嘴,笑得格外开心。 不过二彪子也提醒他道:“种植水稻,旱田改水田,先期投入比较大,资金问题得想办法解决。” “俺也跟你们学,找银行贷款,无论如何也得拼一把。”大老黑还真没白来,学到手都是经验。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研究开了,确定自己的特色项目。 刘青山觉得,只要不是盲目上马,能够充分结合当地特点,大部分还是能搞起来的。 现在是九十年代初期,搞啥都不晚。 带队的肖同志也深受鼓舞:“我也听明白了,有些项目,不是一个乡镇两个乡镇就能搞起来的。” “青山同志的特色发展之路,其实可以扩大到一个县甚至一个市,每个地方也都可以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。” “回去之后,我们就向上级领导汇报,然后努力落实这件事情。” 大伙一个个都劲头十足,这次参观,就像摁下开关,一下子就把他们的思路打开了。 尤其是刘青山的介绍,令他们都获益良多。 “是不是可以开饭啦?”门口探进来一个小脑瓜,向老支书询问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