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四百五十六 郭承志的想法注定不能得到实现-《东汉末年枭雄志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是等到郭魏政权的官吏人数越来越多,吃皇粮的人数不断膨胀的时候,郭鹏就发觉财政上有点力不从心了。

    这倒不是说浪费公帑的情况多严重,而是本身客观存在的人数就是那么多,就算完全廉洁,一点公帑都不浪费,也轻松不到哪儿去。

    于是在延德四年五年之间,他顺应中央集权的潮流,顺手略微增加了一点中央官吏的福利,然后又顺手削减了地方官吏的福利。

    他对州级、郡级大部分官吏的福利进行缩减。

    采取不动上层不动底层,专门逮着中间层往死里怼的方式,削减官员薪俸支出,尤其是州级官吏的薪俸福利。

    这是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中央官吏是魏帝国中央集权的基本盘,削减他们的福利,打击面太广,也容易直接对中央朝廷造成威胁、冲击,他们的抗议会更加直接的带来压力,所以不能轻动。

    地方基层,县乡村三级的小官小吏,他们是直接负责办事的办事人员,是承接中央意志贯彻落实的直接责任者。

    削减他们的福利,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,从而降低地方行政效率,也容易造成更大规模的腐败。

    中间层级的官僚们,郡级和州级官吏,他们的数量挺多,福利挺好,但是由于被中央部门侵夺权力,所以做的事情反而不多。

    对于一些胸无大志只想混吃等死的人来说,简直不要太妙。

    可是对于帝国财政而言,花那么多钱养一个闲人,有意思吗?

    削减他们的福利,对于帝国行政局面来说影响相对最小,不会影响行政大局。

    也容易促使他们发现混吃等死不是长久之道,刺激他们,让他们知道不能当咸鱼,必须往上走,从而刺激这一层级的阶层流动,让这一层级始终无法稳定下来。

    而他们的抗议和反对对帝国的威胁和压力也是最小的。

    因为平时就不怎么负责,抗议起来那也是相对的软弱无力,好欺负。

    所以郭鹏暗中下手削减州级和郡级大部分被侵夺职权的官吏的福利,只有少数特殊群体如警察群体没有被削减福利,着实给帝国节省了一笔开支。

    他们当然不满,但是无可奈何,只能走一条路——削尖了脑袋表现自己,往中央挤。

    一般而言,一个帝国的财政支出有三大用途——养兵维稳、养官行政还有养皇家。

    这其中,只有养官的费用可以稍微马虎一点,其他两项是万万不能动的。

    若要对官员维持高压力,就要付出巨大的行政成本,变相的加大养官支出,这种成本对于一个帝国而言,是十分沉重且并不十分需要的。

    在大兴土木兴修水利、道路工程的当下,在力主发展经济建设当地的当下,魏帝国的财政支出已经接近饱和的状态,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动都要小心翼翼的判断、计算。

    更别说郭瑾还要把自己的几个弟弟送去海外,并且持续数年不间断地给他们输血,帮他们站稳脚跟创立基业。

    一旦推行这样的官员考核计划,就必然会无限度提升行政成本,一下子让国库不堪重负。

    办成这件事情,看起来似乎很美好,实则会让帝国的财政不堪重负,维持不了太久这样的局面,就算有日本的白银和黄金输入,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帝国办不到。

    所以郭承志的想法注定不能得到实现。

    当家难,当一个大家更难,郭承志现在不明白,以后当了皇帝就会明白捉襟见肘的苦楚了,别看皇帝富有四海,真要办起事来,多少钱都不够用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