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北方百姓,给小麦脱壳却不脱皮。 那样,虽然粮食增量,可是味道自然没有玉米面做的馍馍好吃。 “皇上,这么说,北方百姓有了玉米,岂不是一年能收割两次粮食?” 户部尚书邓林海心情激动地询问。 “是的。” 朱棣点头。 顿时,大殿内一众藩王和官员,都震惊得议论纷纷。 玉米亩产达到八百多斤,加上小麦,岂不是能达到上千斤粮食? 那么,即便百姓把小麦全部交给朝廷。 玉米都足够百姓吃一年,甚至还有余粮出售。 “玉米,确实是大明祥瑞!” “皇上,这是江山社稷首功!” “邓卿所言极是。” 朱棣认可地点头,“仅是玉米,就足以替大明江山立下千秋伟业!” “宋大人,此功甚大!” “皇上所言极是。” 文武百官自然点头附和。 虽说心里极其不情愿,可以此时,也不敢得罪宋隐。 毕竟,按照之前经验,玉米由宋隐负责培育。 那么玉米种子分配,宋隐话语权极大,谁都想替自己多争取一些。 “那么,礼部你们说说,宋隐如此大功,咱应如何重赏?” 朱棣意味深长地看着礼部尚书邓林海。 此话一出,大殿内所有人都为之一愣,直觉不对劲。 虽说,礼部尚书掌管礼教,六部当中最是清贵。 可是像社稷这样功劳,况且还是恩赏当朝国公,自然得由皇上说个建议,官员们才好上奏。 可现在,什么都不说,就直接询问? 邓林海站起来,对朱棣拱手,这才循规蹈矩地开口。 “玉米对于大明贡献极大,可造福千万百姓。” “可是宋大人已经贵为国公,要如何厚赏宋大人,需要诸位同僚仔细思量才好。” “宋师已经是大明国公了吗?” 朱棣有些惊愕地点头。 闻言,文武百官和一众藩王,忍不住心里腹诽。 真能装! “宋师已经是大明勋爵最高端,无法再封了啊!” 朱棣喃喃自语。 见状,宋隐忍不住盯着朱棣。 第(2/3)页